立足新征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坚持十个手指弹钢琴,也要抓住重点,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问题,用好机构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从制约发展的堵点和难点、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在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下功夫,通过一个个重点难点和堵点焦点问题的破解,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推进。
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把问题想深、想细、想透,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就由谁来解决。
30多年后,民意调查表从街头发到了网上。2023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徐闻港专用码头考察。很亲切、很和蔼没想到总书记对海洋渔业这么了解问得很细致、很具体……这是基层群众见到这位人民的勤务员的真切感受。【两次临时下车察看庄稼长势】2021年5月,中原大地正值初夏。【从六项规定到八项规定】1983年夏天,在正定县农村的一条土路上,县委书记习近平一行人的车陷入泥泞。
井洞里,巷道高低不平,身材高大的习近平同志弓背弯腰走了1500多米。【半年多时间,9次实地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2020年3月,正是新冠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飞赴武汉,访医院、入社区,深入抗击疫情的两个关键阵地考察调研,指挥抗疫。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多重挑战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希望中英各界有识之士传承富有远见、开放合作、敢为人先的破冰精神,奋力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促进中英友好合作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指出,70年前,以杰克·佩里先生为代表的英国企业家敏锐看到新中国的光明前景和中英合作的巨大潜力,以无畏的勇气和魄力打破意识形态坚冰,率先开辟了中英贸易交流的通道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7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英贸易破冰之旅70周年活动致贺信。习近平指出,70年前,以杰克·佩里先生为代表的英国企业家敏锐看到新中国的光明前景和中英合作的巨大潜力,以无畏的勇气和魄力打破意识形态坚冰,率先开辟了中英贸易交流的通道。
当日,中英贸易破冰之旅70周年活动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英中贸易协会共同在京举办。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多重挑战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事实证明,中英合作造福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英贸易从无到有,如今已超过千亿美元。希望中英各界有识之士传承富有远见、开放合作、敢为人先的破冰精神,奋力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促进中英友好合作作出更大贡献。70年来,几代破冰者见证并积极参与中国发展和改革事业,在互利合作中实现自身发展壮大
上海合作组织顺应当今时代潮流、契合人类进步方向,一定能够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习近平建议:聚焦务实合作,加快经济复苏。习近平建议:加强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习近平建议:把牢正确方向,增进团结互信。
习近平最后强调,大道不孤,众行致远。习近平强调,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习近平建议:维护地区和平,保障共同安全。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4日下午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建议: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习近平最后强调,大道不孤,众行致远。习近平建议:加强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习近平建议:维护地区和平,保障共同安全。习近平强调,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习近平建议: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
习近平建议:把牢正确方向,增进团结互信。上海合作组织顺应当今时代潮流、契合人类进步方向,一定能够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4日下午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建议:聚焦务实合作,加快经济复苏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溪口镇,这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立足修旧如旧的理念,探索全新改造思路。把传统村落保护好、建设好,留住根、守住魂、吸引人,才能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早日变为现实。
共享礼堂、创客基地等新设施的相继落地,吸引了一批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美丽的洱海边,坐落着具有千年历史的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看到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总书记不由感慨: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2020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
很多传统村落已有数百年乃至逾千年历史,它们不仅留存着历史现场,还接续着文化传统,记录着一代代人的生活轨迹,是承载乡愁的重要载体。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是典型的黎族聚居村落,当地的非遗手艺——黎族织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搞乡村振兴,不是说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这些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2022年4月,总书记来到毛纳村,沿长廊察看黎族特色农产品和黎锦、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发出由衷赞叹。
央视网《热解读》栏目特别策划从‘千万工程到‘和美乡村系列解读文章,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展现新时代中国多措并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实践。早在二十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在浙江省千万工程启动会上强调,要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与村庄建设的关系,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风光进行保护、整治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切实保护好名人故居、古代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做到传承历史文化与融入现代文明的有机统一。
从山水屯堡到古朴街巷,从徽派小院到黎族木屋,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传统村落宛若一颗颗明珠,既是不可复制的文化景观,也是乡韵乡愁的精神寓所。在这里,餐饮、借阅图书等都可以人脸识别。邻里盒子不仅可以实现无人办事,还能借助智能设备连线工作人员解决纠纷。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681元。
为了保护好传统村落,这些年相关支持政策不断落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毛纳村累计接待游客5.88万人次,同比增长245.31%。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想念的。
古生村和毛纳村的生动实践表明,保护传统村落不是建起围墙固步自封,发展也不是大改大建搞过度开发。2012年,我国建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制度,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